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就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归集共享、信用数据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平台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十二条具体、有力的举措。这对于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非公共信用信息融合应用,全面激活信用数据新质生产力,大力促进信用数据要素化资产化市场化,规范和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高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以信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实施方案》要求以七大“合力”全面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服务能级。
一、加强信用信息“汇合力”。信用信息服务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实施方案》明确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一是强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归集共享“总枢纽”地位,提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是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二是要求信用信息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和数据动态更新,明确将17类37项数据项纳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清单》,包括纳税、社保、进出口、涉农、公共资源交易、资质、医保定点等涉企信用信息,也包括法定代表人的不动产登记、婚姻状况等相关信用信息。鼓励地方依法依规编制省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清单,拓宽数据归集共享广度和深度。三是明确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将深化以国家层面接口调用、地方层面物理归集、国家层面以物理归集方式共享至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数据核验等多种方式实现信用信息统一汇总、统一调取和统一应用,极大降低金融机构从事融资活动期间的数据成本。
二、加强服务平台“整合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是“信易贷”服务的唯一窗口。《实施方案》强调要将所有地方平台统一纳入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一是对功能重复或运行低效的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县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二是深化对口援建机制,加速中西部地区平台建设和“信易贷”模式推广,加速形成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全国“一盘棋”。三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更加强调管理统一、功能统一和服务统一,通过唯一窗口为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服务业务模式提供数据可信、安全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
三、加强信用产品“融合力”。信用产品服务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业务基础。《实施方案》强调要融合创新信用产品:一是融合推出各类信用信息服务。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按照公益性的原则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推送、信息查询、信用报告查询等服务。二是融合信用信息和行业信息,促进信用产品创新。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围绕链主企业、集中交易、产业集群信息集聚优势,开发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重点产业链、乡村振兴的特色“信易贷”服务,实现信用信息与行业特色数据的加速融合,打造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信易贷”服务。三是融合平台各类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建立“线上公证”、“线上仲裁”机制和金融互联网法庭,高效处置金融纠纷。
四、加强建模研发“联合力”。授信模型联合开发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重要特色。《实施方案》强调要开展联合建模应用:一是支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依托广大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全国各地在充分结合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打造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导向的联合实验室,通过“数据不出域”等方式加强敏感数据开发应用,提升金融授信联合建模水平。二是积极对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畅通联合实验室面向金融机构和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开放渠道,支撑各类主体打造更加符合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的信贷融资、信用评估和信用风险管理服务。
五、加强服务机构“撮合力”。信用服务机构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创新的动力源泉。《实施方案》强调要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一是制定信用信息平台的授权运营条件和标准,依法合规向包括征信机构在内的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稳步开放数据,提升信用服务机构的融资供需匹配效率。二是畅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信用服务机构间的数据开放与共享渠道,支撑信用服务机构开发更多信用查询、信用报告、信用评价、信用监测、信用指数产品服务,推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成为政府可开放、市场可获取的可信数据来源载体,极大提高融资“撮合”效率。
六、加强融资政策“聚合力”。支持政策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良性有序发展的催化剂。《实施方案》强调了服务平台的政策直达功能:一是强调各级政府部门要对本级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予以适当支持,鼓励地方制定支持信用融资的激励政策,对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激励,让政策在平台上“聚合”。二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改变金融和财政补助政策兑现模式,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依托信用大数据应用实现对企业资金需求的精准判断和合理评估,特别是对从事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企业实现融资补助和财政补贴的“精准滴灌”,实现政策“即申即享”“免审即享”。
七、加强平台安全“综合力”。安全稳定运行是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基本底线。《实施方案》强调服务平台要兜住综合安全底线:一是物理归集信息安全。要完善平台对接、机构入驻、信息归集、信息共享、数据安全等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平台信息安全管理。二是数据安全。要加强信息授权规范管理,强化数据共享、使用、传输、存储的安全性保障,提升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理能力。三是技术安全。完善信用大数据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据安全技术迭代研发,确保信用大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权益保护能够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四是保护主体合法权益。强调未经脱敏处理或信息主体明确授权,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不得对外提供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得违法传播、泄露、出售有关信用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负责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地方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牵头对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共享质效开展评估,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加快部署,推动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加快形成。
一是加大融资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建设,尽快建成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更加准确的认识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定位和作用,推动地方平台成为金融机构获取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窗口”。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在2024年12月底完成地方平台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
二是优化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方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能力,各地区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加快编制更新省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清单,严格按照数据归集标准加强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和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是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要把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为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的重要载体。各地区要充分利用地方平台优势,推动公共领域信用信息服务应用向平台汇聚。加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积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以平台助力信用服务市场不断壮大。
四是统筹信用发展与安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安全底线意识。强化地方平台的信用信息和信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从地方层面不断完善地方平台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切实提升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能力,确保信息主体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