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连维良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守信激励场景构建与创新应用》图书正式发行。本书是一部系统探讨社会信用体系中守信激励理论与实践的专著,编撰过程历时一年有余,经过七易其稿,终与读者见面。
守信激励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诚信守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本书重点构建了守信激励的理论支撑体系,总结梳理全国多地守信激励场景建设案例经验,提出守信激励机制构建和场景创新的方式方法。全书共9章58节,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我国守信激励场景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较为全面、系统地为读者提供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构建指导。
理论性强
本书立足守信激励场景构建的理论前沿,定义了守信激励的概念及其内涵,通过系统性、分层次、多维度剖析守信激励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形成与发展阶段,提出守信激励机制的5大构建原则、4类运作机制,明确守信激励场景的设计框架和场景构建的7个关键要素、5个开展流程、6个支持要素、4类场景划分方式等,帮助读者夯实守信激励场景构建的理论基础。
实用性强
本书突出指导性、应用性,结合20省(直辖市、自治区)61市的100余个守信激励应用案例,分别从场景特点、激励措施、激励运行等方面,重点分析守信激励在政务诚信建设中的7类典型应用,在商务诚信建设中的7类典型应用,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9类典型应用,在司法公信建设中的4类典型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验证守信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实际应用价值,提供实操指引。
前瞻性强
本书具备引领性、启发性,展示了守信激励的创新发展方向,明晰规范与创新、政府与市场、跨区域与跨领域、普惠性与特惠性、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依法依规应用与信用救济等守信激励应用中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六重关系,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策略,为守信激励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路径,帮助读者探索未来创新方向。
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商务诚信建设的核心,是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引导企业重视自身信用,营造良好信用经济。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信用状况,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给企业信用评价模式、数据基础、模型构建等带来了巨大变革,在有效降低企业信用评价数据门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价理论与实务》图书是我国第一部基于大数据理念及技术,系统分析企业信用评价概念、逻辑架构和理论体系的著作。
1.理论框架完整。在综述企业信用评价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理念及技术,从评价流程、评价主体、评价数据、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等五个方面,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和成熟应用经验,总结形成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价概念、逻辑架构和理论体系。
2.实务操作性强。本书更加注重实务操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企业信用评价的实务操作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指标、模型设计及应用等方面。此外,针对行业监管、融资贷款、行业发展等三个不同类型的场景,例举了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设计思路,以及基于大数据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的路径方法。
3.适用范围广泛。本书以较为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编写,为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特别是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也适合从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者、对大数据分析领域感兴趣的人员阅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书以2021年至2022年为时间节点,总结和回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分析研究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趋势和重点工作。全书共有总报告、理论篇、地方篇、行业篇、专题篇、创新篇六个篇章,同时,将信用建设典型创新案例和境外信用建设进展作为附录。
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
本书汇集了信用立法、信用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信用建设服务共同富裕目标、信用监管、信用惩戒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全国21个地方信用建设实际案例,内容详实,层次清晰,兼具实用性及前瞻性,为广大信用工作者提供鲜活的理论与经验。
涉及领域广、内容全面
本书全景式、多方位、多视角呈现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2022年各方面的发展与演进。
涵盖知识产权、文旅、家政、工程建设、房地产估价、生态环境保护行业信用状况年度报告,从政策环境、信用现状、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展现各行业信用建设水平。
涵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城市信用试点示范、信用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乡村信用体系、网络诚信、社会信用国家标准化建设、信用服务业培育等多个专题报告,展现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项重点工作的最新成效。
聚焦信用+碳减排、信用+单用途预付卡交易监管、信用+教育双减、信用+网红经济、信用+元宇宙、信用+艺术品市场等年度社会关注热点,创新性提出信用赋能各领域发展的方式、建设重点和未来趋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在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 年)》实施收官之际,有必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进展、成效进行回顾和总结。2021年8月,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正式出版《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实施回顾及展望》。
《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实施回顾及展望》由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信研究院专家委主任魏礼群先生为蓝皮书作序,中国人民大学吴晶妹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黄伟教授作为蓝皮书特别顾问,由来自政界(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厦门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学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合信用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国检信用信息技术研究院、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机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江苏未至公司、青岛格兰德公司、中诚信公司、鹏元征信公司、北京昌平科技园公司)等50余位信用领域专家共同编撰。
蓝皮书全书分为总体篇、行业篇、市场篇、区域篇、国际篇五个部分,全面阐述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服务人才等信用服务产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峡两岸、一带一路等区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成果及国外信用评级、信用新技术的经验及做法,准确分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未来重点工作进行展望。
2021年7月,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正式出版《信用大数据时代 : 赋能社会治理、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图书。本书由国信研究院院长曾光辉编著,为全国第一本介绍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的图书,通过阐述多领域信用大数据场景的需求分析、技术架构、主要内容、创新亮点、建设成效等内容,使读者快速了解“信易+”等国内信用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内容及应用方式,帮助读者搭建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具有较强实操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信用大数据应用体系框架。
1.全面性。集合了国内众多优秀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包括信用监管、公共服务、企业服务、行业应用、综合金融、场景金融等领域。
2.实操性。为数据如何成为生产要素,为政府如何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广大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大数据+”转型升级、大数据企业如何挖掘新业态新商机,均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经验借鉴。
3.前瞻性。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信用应用是信用社会的重点,实现信用价值、拓展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信用发展的大趋势。
2019年12月,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发布了《信用蓝皮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报告(2019)》。本书共有总体篇、平台篇、城市篇、专题篇4篇19章55节,42万字,由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吴晶妹教授为蓝皮书作序。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展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2019年各项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全面性
本书完整总结了2019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多方面建设成效,从平台构建、城市信用、专题分析三个角度出发,涵盖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信用竞赛评比、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多个典型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做法,信用立法、联合奖惩、信用承诺、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安全、个人信用建设、信用基金会等多个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热点,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完整、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画卷。
知识性
本书系统、准确地展现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以及2019年各项工作取得的创新性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脉络,分析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术角度和实用方面为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与建议,是一部能让读者快速、有效地掌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及趋势的读物,可作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知识性书籍。
实践性
本书邀请了全国45位来自政府(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上海市、厦门市、义乌市、荣成市等国家、省级、市级社会信用体系主管部门及行业信用建设主管部门)、高校(首都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厦门市委党校等)、企业(中国改革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社会组织(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等)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撰稿专家基于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应用实践经验,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成果汇集于本书中,为广大信用工作者在政策制定、咨询服务、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中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