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光辉应邀参加“构建未来信用生态——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与实践”主题论坛圆桌对话环节研讨。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黑河市北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如东,三门峡市政府办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白亚非,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光辉,江苏未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亮等嘉宾,围绕“诚”心“诚”意、惠民便企主题,就如何以诚信为核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展开了探讨。
曾光辉院长表示,信用应用场景构建包括采信、评信、用信三大环节。一是采信环节,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扩围,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高效融合,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以构建主体全面、精准信用画像;二是评信环节,应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条件,完善公共、行业、市场三位一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在安全的环境下由数据“可用不可见”转向“可用可见”;三是场景构建,建议政府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在提升行政监管效能、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探索更多公益性场景,市场机构则应更多专注于盈利性、市场性场景创新。
曾光辉院长认为,信用是基于规则和契约的,关系涉及人、组织、国家三个主体,包括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组织、自然人与国家、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等六组契约关系。对于信用应用场景的发展,曾光辉院长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建议扶持能走向国际的信用服务机构,在信用评级、信用服务市场上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是企业层面,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拓展各类信用应用场景,在失信惩戒方面要保持一定的震慑力,在信用修复方面谨防过度服务,同时鼓励第三方开发更多的“信易+”守信激励场景,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个人层面,尤其要关注百姓生活中高频的、普惠的应用场景,推动落实各种免押金、免担保、免排队、免证明、免申请、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等优惠举措,构建场景和场景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信用服务生态,提升百姓的信用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