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晶妹:旅游市场信用经济探索 | 第三届海西(厦门)信用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22-11-24 浏览次数:1365次

11月24日,由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厦门市诚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海西(厦门)信用论坛暨体育及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名誉院长吴晶妹通过线上方式发表《旅游市场信用经济探索》主旨演讲。


7f0683a8c3afaadf77361a0f156dc877.jpg



         一、信用经济的界定


(一)信用经济概念的提出

德国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在1864年出版的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一书当中提出了“信用经济”,根据市场交易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物易物的自然经济,以货币作为主要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及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经济阶段的发展其实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在每个阶段其他两种交易形式依然存在,只不过会成为交易方式下的次要交易手段。


(二)信用经济的界定

信用经济是信用资本参与资源配置,即由掌握资源的市场主体自主、自发按照人们的信用资本的大小及实物资本进行自由配置的经济阶段。在信用经济下,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不仅包括供求关系、价格、质量、售后服务,还包括信用意愿与能力。在信用经济的很多场景中,以信用意愿与能力综合的信用资本是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信用经济是以信任为基础,以信用价值为新要素,信用全面应用于资源配置与社会治理的经济发展阶段。信用经济的本质即信用发挥了价值作用,并且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信用活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信用活动的影响日益显著

瑞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克尼特·维克赛尔将信用经济阶段逐次细分为“纯现金经济”、“简单的信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和“纯信用经济”四种状态,提出:“在信用经济中,影响价格和经济周期的不再是货币,而是信用。”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主要以信用交易方式进行,经济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广泛。信用在社会资源配置的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涉及社会人文资源等,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逐渐地从完全的以实物资本为标准,发展到以实物资本和信用资本为标准,信用资本正在优化整个资源配置结构,信用成为社会关系、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

(二)信用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量化分析 


经济信用化,即现代经济交易中可以用信用来衡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量化统计,定义为经济信用化率,即信用总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比率,反映一国信用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


通过数据分析,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信用化率逐年提高,表明信用已经进入了信用经济状态,信用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影响交易方式、供求关系和经济增长。现在已经步入了信用经济阶段。


三、信用经济的进步性与意义


(一)信用经济的意义

信用经济主要特征是信用作为要素参与资源配置,信用经济使得人类的信用文化从抽象的信用道德文化发展为财富价值化,信用价值被普遍计量,可以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当中,信用成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的一部分。


信用经济的意义是以信用为资本配置资源的实质是以人为本配置资源,有助于优化社会结构、改善社会治理。


富人和穷人只要有信用,就有平等地参与竞争的权利与享受社会资源、平等发展的机会,中小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在其他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福利,特别是可以提高平民参与社会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弱化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综合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信用经济使得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更加激发信用主体经济活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信用经济建设实践

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进入的阶段,目前我国在信用经济建设方面做了诸多实践。2018年,深圳市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前海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前海“创建国家信用经济试验示范区”。2019年,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前海发布了《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工作方案》。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确定14个地区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22年,试点工作中期推进会在厦门召开,14个试点地区交流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为深化试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培育信用品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创新应用场景、促进信用消费、完善信用承诺、促进信用信息共享等。


四、信用经济的机制与体系


发展信用经济总体目标是实现按信用资本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以信用为关键纽带的市场经济新秩序基本构建起来,信用普遍被社会认知,信用普遍参与资源配置,信用普遍应用于经济社会治理,信用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稳步提升,主要内容是创建信用经济生态,主要路径是三大基础支撑、两大运行机制、两大服务体系,概括为322路径,具体来讲,3即构建制度、技术、数据三大基础支撑,2即监管运行机制、产业运行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通过322路径,才能实现信用经济下的社会治理和信用交易为主的经济运行状态。


五、发展旅游市场信用经济的建议


一是提升公共信用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在重点领域实施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为社会免费出具全市通用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完善信用报告线上实时查询服务;推广信用自助查询机在政务大厅等场所布点应用;推进与完善个人信用积分机制,加强信用场景应用。


二是重视与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探索创新行业组织新型信用服务模式。政府及职能部门可设立专项试点,组织专家学者具体指导行业组织开展信用承诺、信用修复、信用监管政策辅导,为行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


三是提高信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在推进简政放权和信用监管中,加强对失信风险事件的实时预警;研究研判本省(市)或本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布特征;及早发现、防范、化解跨行业、跨区域信用风险;事先设计风险预案;设立专项课题或项目,指导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研究形成实施方案。


四是提升对消费领域信用管理的认知和重视。加强监管部门、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对消费领域信用管理的学习;发展信用消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是发展高品质的文化消费服务。扩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增加消费力;大力发展国际文旅消费;发展高品质的、文化类的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