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韩家平: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1-10 浏览次数:801次

11月9日,由厦门市诚信促进会、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厦门)信用论坛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论坛”在厦门召开。主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发表《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主旨演讲。


039c1bb499b15a5e1f7ad464de3642f1.JPG

韩家平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扩大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向好的主要路径。消费处于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端,受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本身以及各环节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综合施策。综合来看,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和扩大消费:一是通过加强经营者诚信合规管理,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从而改善消费者消费意愿。二是通过开展信用(信贷)消费,提升消费者即时支付能力,从而促进消费达成并扩大消费规模。三是通过改善风险管理,有效处置消费信用风险,保障信用(信贷)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韩家平认为,当前信用建设的重点从创新经济社会治理,建立信用监管机制为主,转向疏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难点堵点痛点,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完善信用治理制度。结合市场监管总局代码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可以看出,这几年来虽然受到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企业的信用水平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来讲是持续上升的,也反映出信用建设有力推动市场秩序稳中向好,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恢复,企业诚信守法意愿持续增强。

韩家平指出,虽然我国信用建设总体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如实践探索快于理论研究、公共领域快于市场领域、平台建设快于制度建设、东部地区快于西部地区、垂直管理领域快于其他行业领域等。在经济领域比较突出的是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问题。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快速攀升,回收周期延长,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局部金融风险有所上升,这个问题是目前在信用建设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此外,韩家平从诚信合规方面、知识产权保护、非金融类消费征信体系、预付消费领域、消费信贷等方面分析了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最后,针对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韩家平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诚信合规经营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失信惩戒;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版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侵权认定标准。

二是健全消费领域信用治理机制。推广诚信经营承诺制和一定期限内无理由退货制度,健全经营者诚信档案;规范发展信用评价:引导商圈、步行街、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户信用管理,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为消费者以信用评价作为消费决策依据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合规共享,严格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平台信用治理。鼓励平台和经营者通过分期付款、先用后付、发放消费积分等方式开展信用消费业务。鼓励行业组织、征信机构、平台企业建立健全非金融类消费征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四是增加对消费品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增加对购买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品的信贷支持,持续优化利率和费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以销售数据、应收账款、信用保险保单等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的专项融资产品。

五是完善预付消费领域法规,加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开展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试点,鼓励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手段化解消费信贷风险。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