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 第三届海西(厦门)信用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22-11-24 浏览次数:1516次

b5f012b2a0268a4090382d601baf3eb1.jpg


11月24日,由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厦门市诚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海西(厦门)信用论坛暨体育及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主论坛上,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以视频连线方式发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


王淼从强化顶层设计、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创新信用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


王淼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社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强调要“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为指导,建议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社会信用法治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出台进程,鼓励地方根据立法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全面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环节,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相关配套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着力推进信用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快全国信用平台网站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据覆盖面和质量。提升信用平台网站服务能力,提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力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融合应用,实现信用数据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系统间的按需共享。


三是着力推动信用惠民便企创新应用。建立包含市场补贴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在内的“信易+”创新应用制度体系,为“信易+”的落实提供机制保障。从惠民、便企两方面入手,创新信用服务产品,积极推动信用报告查询应用,试点推广以信用报告代替行政合规、无违法违规等证明,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四是着力弘扬诚信文化。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对中国特色诚信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深刻领悟二十大精神,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中华诚信精神,促进传统诚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诚信融合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讲好中国诚信故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诚信氛围,助力诚信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