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国信信用学术沙龙(2021年第2期)——拓展‘信易+’应用场景,提升惠民便企成效

发布时间: 2021-04-27 浏览次数:3269次

7bbf38d703d7eee8ff3498ebb6fe2c4d.jpg


专家观点

065c2db85f72af2436c528f1b6d34ad3.jpg


1.徐文达:厘清信用本质,拓展“信易+”应用场景

(1)“信易+”应用场景的定义

从政府角度看,“信易+”的定义应是广义的,例如“信用+”、“大数据+”及分级分类监管都可纳入“信易+”范畴。所谓“信易”就是让守信者处处便利,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要深刻认识“信易+”的定义,我认为应从信用的角度分析,“信用”从字面含义解释,“信”是指诚实、不欺骗、不怀疑、可靠、崇奉等意思,“用”是指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可供使用、功用功能等意思。“信”的含义可概括为“诚实不欺骗、信任不怀疑”,“信”包括对主体自身“诚实不欺骗”和对其他主体“信任不怀疑”的双方面要求,即主体间的互信关系。“用”可进一步解释为双向的“可供使用”之社会关系。

信用最初始的表现形式“是债务人在一次借贷或赊账中表现的履约行为或能力。它的范围仅限于借贷双方当事人。对授信方来说,表现为其对受信方的信任;对受信方来说,表现为其对特定金额、特定期限债务的偿还能力。

“信用”的基本关系是授信方和受信方双方“诚实不欺骗、信任不怀疑”的互信关系。对于每个市场主体而言信用水平是一定的,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信用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信任关系”提供依据和凭证,即通过信用达到信任。

从实践来看,信用活动在政务、商务、社会、司法、新经济等领域的实践中,信用都是以客观反映信任关系的凭证和依据而存在,具有客观性。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履行契约依然是信用的主要内涵。

信用的本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

因此,我认为要拓展“信易+”应用场景,首先要厘清信用的本质。

(2)“信易+”应用场景使用范畴

当前推进“信易+”工作,有以下几层意义,一是凝聚诚信力量,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氛围,引导形成“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良好氛围;二是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手段,让更多社会主体享受信用红利,提升公众信用建设获得感;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授信方(卖方)和受信方(买方)的相互信任关系。授信方(卖方)通过信用红利回馈客户,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受信方(买方)能够获得更多的便利。

我认为“信易+”应用场景不应该具备普适性特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普适性的“信易+”应用场景体现不了守信者的真正价值,二是普适性的“信易+”应用场景可能存在挤占个人基本权力的情况。

目前,“信易+”应用场景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政府推出的“信易+”应用场景主要是为市民及企业提供服务,然而企业让利政府补贴的“信易+”应用场景是否可持续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二是市场推出的“信易+”应用场景,我认为要以市场主体意愿制定应用场景的运行机制及信用评价模型,政府部门不应过多干预。

(3)信用评价

信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守信用、重承诺,从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及诸多利益与便利;社会评价使信用主体有了信誉,信誉又为其带来利益。当今,信誉成为信用主体生活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信用符号”。信用评价结果,将对信用主体的社会信誉和直接经济利益产生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信用形式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信用最初是以个人信用形式出现,显性的熟人关系构成经济社会运行的信任基础。当信用活动由最初的个别信用发展为普遍信用的时候,除了资本之外,还将经营牌照、专利、品牌等因数纳入决定信用主体可获得的信用(信任)额度的范畴。对受信人信用能力的评价由授信人转换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及社会评价。

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要客观、公正。宜采用公众社会评价加专业机构评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其相关性较紧密因数采用较大权重,而对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的因数采用小权重或忽略不计。使评价结果更适用应用场景。



f85af33a4002e610cc2ce7199e11a296.jpg


2.刘凡华:不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只有自主参与,才能实现“信易+”的真正价值

(1)“信易+”应用场景概念及关键要素

信易+,“信”是守信的信,“易”是容易的易,“+”是让守信主体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体现的应用场景,也体现了信用的延展性。“信易+”的本质是对于诚实守信群体和组织的激励。“信易+”应用场景要以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社会治理为着力点,让信用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让信用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金翅膀。所谓“应用场景”是为守信主体开展了免押金、免手续、免证明、免排队、免担保、降费率、降成本等激励措施,将“信易+”与经济发展的产业相结合,助推企业发展。现有“信易+”应用场景分为政府、市场、政府+市场共建三大类型,具体包括信易贷、信易批、信易行、信易游、信易阅、信易医、信易租等应用场景。

我认为“信易+”应用场景的关键要素是以市场主体或自然人的分类分级或等级评价为基础,通过不断丰富信用数据外延、持续拓展信用分类分级在政务领域和社会化方面的应用。

(2)“信易+”应用场景具体做法及成效

信易贷

 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江苏省信易贷平台)南京子平台整合了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目前已接入金融机构52家,包括银行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转贷公司、服务公司等类别,上线金融产品达270项,提供了包括贷款、保险、融资性担保、转贷基金、金融租赁、综合服务六大板块的金融服务项目,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个性化、综合性的金融需求。

信易游

通过打造诚信联盟,提升商户诚信意识,制定商户信用评级办法,开展诚信经营星级评比活动。根据《商户诚信度分级评定办法》自动生成商户诚信评级,游客通过扫描商户门口张贴的二维码,即可立刻知晓商户所有信用信息。

信易医

设立“绿色通道”“诚信窗口”等标识,为守信就医者节省就诊时间,缓解挂号难看病难问题,畅通就医“最后一公里”。出台免收住院押金、门诊陪诊、特殊检查预约等特色信用诊疗服务激励措施,为守信者诚信就医福利加码,享受看病就医便捷服务,实现信用就医服务守信者。设立诚信专窗挂号,其号可以直接接受专家门诊,无需另外挂专家号。

信易行

途牛旅游网对诚信好市民授予途牛会员等级,直接升级为途牛五星会员,享有出境wifi特权、出境免担保、发票免快递费、牛到家、门店贵宾通道、专属顾问、多倍积分等专属特权,后续的升降级规则同途牛官网(目前普通用户正常升级为五星需要在途牛累积消费5万元);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旅游分期业务,提供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全额分期信用额度;提供旅游分期3期免息券,每人限1张,有效期1年;定向提供途牛千元优惠券礼包。

信易租

南京市江北新区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的,涵盖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地区政府、园区区管委会、信用服务机构、租赁服务商和设备租赁公司共同组成的 “信易租" 联盟,通过対信息主体进行媒介信息撮合,由地方政府为守信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办公条件。另外,南京市在我爱我家、链家等房屋中介公司启用“经纪从业人员明示牌”,明示牌上除了公示了中介人员的姓名、照片、所属企业、从业编号等基本信息,还新增了二维码。交易人可以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市房产局官方监管平台中的数据,实时查验核实该中介从业人员基本信息、状态、交易量、评价信息等从业信用信息,择优选择服务人员。

(3)“信易+”应用场景的运作机制

“信易+”应用场景的运作机制流程包括六大方面,一是政府引领、市场共建,政府支持和推动“信易+”应用场景建立,释放相关公共资源,给予财政补贴,例如:纯公益性公园、景区、地铁、公交补贴及信易贷等,通过市场的公益和收益服务,包括单个企业的市场行为、多个企业(联盟)的或行为及协会商会的组织行为,遴选优质客户,获得客户。二是搭建数据平台。通过建立基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企业独立平台、商会协会平台、区域合作平台等,实现信用数据交互。三是形成信用评价体系,包括政府综合公共信用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协会商会信用评价、第三方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等。四是比对激励对象,通过各部门推荐或信用评价结果产生。五是确定应用场景,给予优惠对象具体优惠的措施及限制性条款。六是保障相对人权益,包括知情权、受益权、隐私权等。  

(4)如何拓展“信易+”应用场景,以扩大惠及面

一是政府统一兜底,通过满足基本服务,加强引导市场服务,解决资金上限问题。二是企业或组织的积极配合,通过信用激励的双向性,例如:诚信好市民挂号,医生的服务同样纳入可参考的内容,增强参与企业的获得感。三是联盟制,由政府牵头或政府平台牵头,联合生态链企业,延伸上下游的“信易+”应用场景。

(5)“信易+”应用场景信用评价模型维度设计

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评价要基于公共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行业信用评价及市场化评价三大维度。我认为“信易+”应用场景信用评价模型维度设计要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信用评价指标。

(6)“信易+”应用场景未来的拓展方向

一是惠民应用场景,要以衣住行为核心,满足市民最基本的需求,例如商圈等。二是便企应用场景,例如信易贷等。三是区域信用合作包括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区域。另外,碳中和、碳积分与信用分如何换算,信用分如何交易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不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只有自主参与,才能实现“信易+”的真正价值。



85e4e36c106c92a0d6ecd989fca33126.jpg 


3.贾悦:建立“信易+”应用场景 提升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度、参与感

(1)什么是“信易+”应用场景

“信”是守信的信,“易”是容易的易,“+”是让守信的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觉到便利。“信易+”应用场景就是提升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感知度、参与感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信易+”应用场景让全社会参与进来,让市民感知信用,珍视信用。

近年来,杭州市一直致力于“信易+”应用场景探索,早期与芝麻信用合作,推广“芝麻信用分杭州加强版”,在全国最早推出了免押金租借共享充电宝、信用图书馆等应用场景。近几年,我们致力推出 “钱江分”项目,拓展更多的“信易+”场景,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信用的价值。

“钱江分”项目是由杭州市政府批准、市发改委牵头指导,杭州惠民征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杭州城市个人诚信分项目,在杭州工作或生活且年满18周岁的市民,无论户籍归属,都可以申请授权开通钱江分。2018年11月16日,钱江分在市政府新闻报告厅正式发布。2019年6月28日,浙江省自然人公共信用评价作为一项基础性指标纳入钱江分,钱江分升级2.0版本。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交通出行、住房租赁、旅游生活、商业消费、社会治理等城市生活方方面面。钱江分所采用的信用评价模型覆盖基本信息、遵纪守法、生活用信、商业用信、亲社会行为五大维度,采取千分制原则,主流群体分数分布在550-750分,整体呈现符合国际主流的左偏的类正态分布,实现不歧视、守信有差、合理增长、重大失信显著扣分等基本要求。

基于钱江分的创新惠民应用覆盖医疗、社会保障、出行、求职等,为助力区县、行业基层治理,推出了钱江分勋章体系,通过“爱心使者”、“文体达人”及“低碳行者”等主题勋章体现各具领域特色的“信易+”应用场景,特别是“富春勋章”体系,基于纵贯区县、乡村、家庭的本地化、特色化信用数据,助力富阳物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基层治理。

(2)“信易+”场景的成效如何

在信用惠民便企应用中,杭州推出的“亲清在线”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通过信用赋能,将信用承诺、信用审核、信用评价等工具融入“亲清在线”,实现惠企政策“秒兑付”、材料“零提交”、政府“零审批”,助力构建“信用+政府服务”的新型政商关系,目前已上线政策200多条。特别以今年春节期间杭州“十送”关爱政策为例,只要承诺留杭过年,1000元补贴秒到账;为了维护自身信用,那些领了补贴又离杭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主动退还政策补贴,截止目前,有近2.9万人退还了补贴,这让人惊讶也让人感动,真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体现了人们珍视信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杭州的信易贷平台——“杭州e融”平台,积极与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合作,在平台基础融资撮合服务的基础上,上线“信用+”专项合作产品,并不断拓宽平台的外部渠道。发放贷款累计超758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143.1亿元,贷款总额占城市GDP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二。平台不断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促进守信主体融资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助力优化杭州营商环境。

(3)政府和市场关于“信易+”应用场景的角色定位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阶段,我认为建立“信易+”应用场景应由政府主导,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信易贷、信易批等场景都必须由政府来大力推行,才能使场景发挥成效。但政府能力推的场景毕竟有限,要真正能体现“信易+”应用场景的形式更多样、领域更广泛、激励更具象,必须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有无限的潜能,只有充分发挥了市场的积极性,信用价值才能更广泛地体现。

另外,现阶段正在大力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治化,作为信用工作者要具备极高的敏感度,通过信用的本质深入探索“信易+”应用场景,存在哪些不合适推广“信易+”应用场景的领域也值得我们深究。